《汉书艺文志》里面有这么一句话: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,这是《周易》成书的过程。是说《周易》是经过三个圣人、三个重要的时代夏、商、周而成的一本著作。
司马迁《史记》说:“昔西伯拘羑里,演周易。” 既然说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,也就大概明白《周易》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了。
对于《周易》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,孔子说:
“易有圣人之道四焉:以言者尚其辞;以动者尚其变;以制器者尚其象;以卜筮者尚其占。”
《周易》里面有“圣人之道”四条,而“以卜筮者尚其占”也只是“圣人之道”之一条。
孔子还说:
“夫易,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。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。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。”
由此可知,孔子特别强调《周易》是一本“圣人以此洗心”、“圣人极深而研几”、“易与 天地准”,是讲解大道理的书,只不过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罢了。
这就是说,圣人与百姓对待《周易》的态度有所不同,对于君子学习《周易》,就要“悟道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;对于百姓来说,《周易》的作用仅仅用于“卜筮”而已。
我们承认《周易》的确有用于“卜筮”的功能,但是我们也要明白“卜筮”仅仅是“圣人之道四焉”之一条,还有三条则是君子必须深加领悟的“圣人之道”。
孔子《系辞》说伏羲作八卦是为了“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”。
有人以秦始皇不烧《周易》、《左传》及《国语》,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用《周易》卜筮的例子, 来强调“易本是卜筮之书”,那只是仅仅强调了“以通神明之德”的功能,却忽视了“以类万物之情”的功能。
古人说“不疑不卜”、“善为易者不占”、“易为君子谋,不为小人谋”等等,其实就是强 调了《周易》是大道之源的真谛。
历来《周易》居于群经之首,以《四库全书》为例,经部易类第一本书就是《子夏易传》,倘若《周易》仅仅是一本只能用于卜筮的书,又哪里会获得如此的地位和殊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