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本易经是5000多年前,伏羲看到黄河里跑出一匹白马,它身上有特殊的图案,从此以后,这个特殊的图案就叫“河图”。伏羲用这个图案写出了他的文字,因此民间有这个说法:“伏羲氏得河图,夏朝人曰连山”,也就是“连山易”。
第二本易经是3000多年前黄帝所写的,叫《归藏易》。那么当时人们是这么说的:“黄帝得河图,商朝人曰归藏”,也就是“归藏易”。
只不过这两部“易”失传了,至今为止考古尚未发现。
今天我们所知的是第三本易经,那就是3000多年前,由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旦共同完成的易经。因此当时民间有这个说法:“文王得河图,周朝人曰周易”,也就是“周易”。
“周易”诞生以后,或者说第三本易经诞生以后,社会上很重视,很多人都在学习和研究,其中包括圣人孔夫子。孔夫子在仔细研读了《周易》以后,写下了他感悟的文字叫《易传》。总共有十篇文章,因此后人就把《易传》也叫“孔子十翼”。
那《周易》和《易经》之间到底是什么一种关系?
实际上《周易》是包含了《易经》,但《周易》包括两部分,前半部分叫《易经》,是由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旦所撰写的。后半部分叫《易传》,是由孔夫子在研究以后所撰写的文字。所以《周易》和《易经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。但是民间一般统称为“易经”,但是作为学易经的人要搞清楚,这两个是有区别的。